#百家说史#
下面图中的人手上是一具鸟的尸体,小鸟巴掌大小,头颅被人狠心的剪去,然后将背部铲掉。或许是刚死亡不久,在警察发现并拍下图片时羽毛颜色还很艳丽。
你可能要问了,为什么要这么残忍对待一只鸟,为何又能引起警察重视。
图片中的鸟名叫翠鸟,因羽毛颜色翠蓝、有光泽而闻名。你可能会发现,自己几乎没见过这种鸟。它们数量减少一部分原因是栖息地减少,另一部分原因,就与古代一项工艺“点翠”有关。
在汉代,就有工匠将翠鸟羽毛用于仅有金银首饰的点缀,用金属做不同形状的底座,然后将翠鸟羽毛镶嵌在上面。这种首饰颜色鲜艳、且不会褪色。就比如甄嬛传中华妃就带有一顶“点翠凤冠”,这是当时剧组从博物馆借的文物,价值不菲!
回到正题,翠鸟为何会被残忍对待?
翠鸟身上可用羽毛也就二十五根左右,而且还需要筛选,上乘的羽毛不过几根。再加之翠鸟性烈,被圈养几乎就是死亡的结局,想搜集羽毛太不容易了。
取翠鸟羽毛,有部分是通过捡掉在地上的翠鸟羽毛,也有一部分人认为活取的羽毛为更鲜艳,而且这也显得羽毛更加珍贵了。可,这对翠鸟是残忍的,翠鸟被硬生生拔掉羽毛,因为皮肤薄、没有脂肪,身体很快失温,再加之应激等,它们结束了生命!
因为点翠技艺的发展,大量翠鸟被捕捉。到了宋代,因为戒奢从简,以及儒家“仁爱”思想的影响,一道“禁捕翠”的诏令发布,控制了捕杀翠鸟的行为。到了明清,这项技艺又有了发展,明代有位皇帝为逝世的祖母打造了顶凤冠,镶嵌一百多颗宝石,五千多颗珍珠,但最令人震惊的是,上面八十片的翠云用了万只“翠鸟”的羽毛,奢靡又残忍。这凤冠虽珍贵,但数万只生灵又何其重!
翠鸟的羽毛为结构色,不论是过了二十年、五十年、一百年都不会褪色。所以,活取翠鸟羽毛颜色更为鲜丽这种说法是不对的。
到了现代,因为翠鸟数量越来越少,它成为了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所以呢,如果再伤害翠鸟,就可以喜提几年牢饭了,吃喝不愁!
相比于上述“活取”的残忍对待,现在的“点翠”,只是传承了工艺,但在材料上面,选用了其他鸟类的羽毛作为替代。比如孔雀毛、鹦鹉毛。比如有位簪娘为了做点翠首饰,养了几百只虎皮鹦鹉,收集它们掉落的羽毛做首饰!已经成为了当地花鸟市场的供货商了,开辟另一条赚钱道路!
点翠工艺品因为材料、以及制作过程繁琐,确实显得珍贵,再加上成品华丽不失大气,受到很多人的追捧,但也请善待那些小动物们。“仿点翠”得到了大众认可,不但制作出来的东西一样精致好看,而且也不用伤害那些小动物,简直一举两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