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意莲叶间,瞥然下高树。擘波得潜鱼,一点翠光去。”这句诗出自唐朝大诗人钱起之手,生动描绘了翠鸟在莲叶间穿梭,轻盈地自高树掠下,瞬间潜入水中捕得鱼儿,又迅速飞回,留下一抹翠绿的身影。自古以来,这首诗便成为文人墨客对翠鸟赞不绝口的经典之作。普通翠鸟,这一被誉为“鱼虎、鱼狗、钓鱼翁、金鸟仔”的珍稀鸟类,属于动物界的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鸟纲中的佛法僧目,以及翠鸟科翠鸟属。这种美丽的生物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年ver3.中被评为无危(LC),同时也在我国被列为三有保护动物。雄性普通翠鸟,其前额、头顶、枕以及后颈部分呈现黑绿色,并覆盖着细窄的翠蓝色横斑。眼先与贯眼纹则呈现黑褐色。而前额侧部、颊、眼后以及耳覆羽则呈现出栗棕红色,其中耳后还点缀着一白色斑块。更为引人注目的是,其颧纹呈现出翠蓝绿黑色,从背至尾上覆羽都是辉映着翠蓝色的光泽。尾羽短小,其表面呈现出暗蓝绿色调。肩部羽毛为蓝绿色,而飞羽则除了第一枚初级飞羽为黑褐色外,其余均为黑褐色,并且外翈边缘还镶嵌着暗蓝色。其虹膜呈现土褐色,嘴部为黑色,脚和趾则呈现朱红色。翅上覆羽呈现暗蓝色,并点缀着翠蓝色的斑纹,当两翅合拢时,其表面展现出蓝绿色的色调。颏部和喉部为洁白无瑕,胸部则呈现灰棕色,而腹至尾下覆羽则展现出红棕色或棕栗色的色彩,其中腹中央的颜色有时会较为浅淡。
栖息环境
它们主要栖息在灌丛或疏林环绕、水清澈且缓流的小河、溪涧、湖泊以及灌溉渠等水域。这些鸟类还常见于林区溪流、平原河谷、水库、水塘,甚至水田岸边。
生活习性
这些鸟类常常单独行动,它们喜欢栖息在水边的树桩或岩石上,全神贯注地凝视着水面。一旦发现鱼虾的踪迹,便会迅速扎入水中,用嘴巴捕捉猎物。有时,它们还会鼓动双翼,在空中悬浮,同样聚精会神地搜寻水面的动静。一旦发现食物,便会毫不犹豫地扎入水中,用嘴巴捕获并带回栖息地。此外,这些鸟类还常常沿水面低空飞行,速度之快令人瞩目。常营巢于水域岸边或附近陡直的土岩或沙岩壁上,它们会挖掘圆形隧道状的洞穴作为巢穴,洞口直径约为5-8厘米,洞深则达到50-70厘米。这些鸟类的繁殖期集中在5-8月,每年仅繁殖一窝,每窝通常产下5-7枚近圆形或椭圆形的白色卵,表面光滑无斑,尺寸约为20-2毫米×7-9毫米。在孵化期间,雌雄亲鸟会交替孵卵,孵化过程需要大约9-2天。雏鸟属于晚成性,在亲鸟的抚育下,经过23-30天的成长,便可离巢开始飞翔。这些鸟类的地理分布非常广泛。
拍摄地点推荐
椒江校区河道。这里不仅风景宜人,还是野生鸟类活动的理想场所。在校园内,你可以找到常营巢于水域岸边的鸟类,它们挖掘的圆形隧道状洞穴,洞口直径约为5-8厘米,洞深则达到50-70厘米,为拍摄提供了绝佳的场景。同时,这里也是鸟类繁殖的集中地,每年的5-8月,你都有机会目睹到鸟类繁育的过程,从产卵、孵化到雏鸟的成长,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生命的奇迹。特邀审稿人齐鑫,博士,现为浙江理工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及硕士生导师,专注于动物系统学与水生生物学的研究。他已主持科研项目20余项,其中包括国家基金2项和省基金3项,同时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翠鸟.百度百科.检索日期:年4月3日。2.赵正阶主编.《中国鸟类志》上卷(非雀形目).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年6月:73-7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