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鸟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打鸟趣事的前生今世 [复制链接]

1#

夏日午后的阳光,火辣辣地烤在大地上。

吃完午饭,趁大人们午息,我们一个个从家里溜出来,到河里洗瀑,一阵自由式扎猛子后,我们一身畅快,也一身清凉,上岸后,在小嘎带领下沿着湾湾的河堆行进,河堆上长着一片密密的田菁,田菁的枝干上,不时有一只只,我们称之为高雀红的鸟在栖息着,它正是我们捕捉对象。正午的阳光晒得高雀红有点迷糊,小嘎低声说:拿家伙,就有人从兜里掏出弹弓,装上子弹,递了上去。只见小嘎屏着呼吸,左手握着弹弓柄,右手迅速拉开皮筠,“嗖”地一声,高雀红应声落下,我们一伙人一冲而上,死死把高雀红按住,接着装进网兜,如此这般,一个中午大有崭获,我们满载而归。

小嘎是我的邻居,也是童年的玩伴,更是我们的小头目,他能做我们的头目,全靠他过硬的弹弓打法,虽不说百发百中,但也是弹无虚发,命中率遥遥领先。暑假里,在他指挥下,我们河里洗澡,沟里摸鱼,草里打鸟,一个个暑假就这样不知不觉过去了。

再见小嘎是在县摄影协会的一次颁奖会上,他一组反映鸟类生活的照片荣获一等奖。此时的小嘎已是头顶半秃、肚腩凸都的大叔形象。闲聊时,除感叹岁月流逝,更多的是自我介绍,他自嘲说现在算半个专业打鸟人,当然这个打鸟不是用弹弓,而是用镜头。恢复高考后,他考取了师范学校,毕业后做了教师。说起拿粉笔的手拿镜头,还有一段渊源,随着国家对鸟类保护的重视,他义务做起了护鸟宣传员,在学校里经常开展爱鸟周活动,用图片形式向孩子们宣传爱鸟、护鸟的重要性。后来觉得图片展有局限性,加上生活的周边鸟类越来越稀少,就萌生了用相机记录身边鸟类的想法。

他自费买了相机,又把多年的积蓄买了打鸟神器——长镜头。节假日、暑假是他打鸟时光,就背着碗口粗的大炮去拍鸟。入海道的翻水站周边的大片树林,是鸟的乐园,聚集着许多鸟。他发现有种翠鸟经常在此出现,为了拍好翠鸟的生存状况,他带着面包、矿泉水,一蹲就是一天。他把翠姑娘一直拍到翠妈妈,开春时节,翠鸟在翻水站一出现时,小嘎便锁定翠鸟,隔三差五的便会有一组小翠的照片发在朋友圈,人们从他发的照片中,知道小翠什么时候产蛋孵子,见识了小翠划着优美身姿捕食、给鸟宝宝小翠喂食的形象,目睹小翠带着宝宝们跌跌撞撞练习飞行,到翠宝宝单飞的风采。

他拍的一幅幅形象生动的不仅飞翔在朋友圈里,还定格在当地有影响的报纸版面、杂志封面。不少人正时通过他拍的翠鸟图片,加入爱鸟、护鸟行列,都自发带着食物到翠鸟栖息地投食。

以前打鸟是为了吃鸟,现在打鸟是为了把鸟美好形象留下来,正如小嘎,不,老嘎,在他一本摄影专集《永远的小翠》上的一句说的:因为熟悉,所以喜欢,因为喜欢,所以爱它、宣传它。

愿小嘎在打鸟的道路上越走越宽。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