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房建设迫切需要“顶层设计”
近日,住建部公布了今年新建1000万套保障房的目标超额完成。但据了解,1000万套已开工保障性住房中有约1/3还处于“挖坑待建”情况。住建部日前重申了保障房的开工标准:仅是搭建施工现场围护设施,或仅是开挖基坑的,不计入已开工项目和套数。 按照住建部的开工标准,如果的确存在1/3的保障房处于“挖坑待建”的情况,那显然今年的保障房开工目标远未完成;然而,在重申开工标准的同时,住建部并没有宣布年初制订的目标失利,事实上等于间接否认了“1/3还处于挖坑待建”的情形。但在表述上,却是既不愿明确否认又不愿明确承认,语焉不详,躲躲闪闪,引人遐想。
从住建部的迷离态度便可一窥保障房建设的基本面貌。各地保障房“挖坑待建”的情况,恐怕为数不少。再者,今年新建1000万套保障房的目标是年初国务院制订的刚性目标,如果仅仅完成2/3,住建部重大,它绝不愿背负这样沉重的*治。
无论住建部承不承认保障房“1/3还处于挖坑待建”的情形,保障房建设都面临着严峻的形势。最主要也是最根本的问题是建设资金严重不足。按住建部预算,建设1000万套保障房,所需资金约1.3万亿元,其中中央财*拨款1292.66亿元,占比不到10%,余下大部分需地方自筹。可想而知,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内,筹措一笔巨额的资金,地方*府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尤其是中西部地区更是如此。
地产大佬任志强在中央宣布今年新建1000万套保障房之后,直呼“离谱”。保障房建设的进展也一再证明,“钱荒”之下的保障房建设之路是多么步履维艰:截至今年6月中旬,21个省市开工219.3套,平均开工率为33.3%。6月份的“中考”显然令人失望,住建部不得不加大督促力度,约谈各地行*首长,以为保障房建设提供动力。
保障房建设的速度,终于在今年下半年迎来高潮,各地都在昂首“大跃进”。仅用了不到四个月时间,就将“完不成”的帽子扔进了太平洋。但我们也注意到,这是各地“新招迭出”的结果:诸如单位集资房、员工宿舍等都归入了保障房的名下;有的地方强令开发商在商品房小区配建保障房。
由于上半年的蹉跎,下半年的仓促,给保障房建设留下了太多的问题。“挖坑待建”欺世盗名的现象,不管官方愿不愿意承认,它或许都是一个尴尬存在的事实。然而,这远非问题的重点,重要的还不是“不建”,而是“建了不合格”,从各地频发的“纸糊的保障房”情况看,其建筑质量构成严重安全隐患。
除此之外,关于保障房的公正分配以及退出机制等等,目前都处于粗放的管理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保障房即使建起来,也未必能发挥其保障作用。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我们迫切需要一部《住房保障法》,当然,鉴于立法过程的漫长,其实国务院层面可以尽快出台一部《住房保障条例》作为“顶层设计”,以对目前的乱局进行规制。混乱无序、隐含着欺骗和丑闻的保障房建设必须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