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鸟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开镰收割变开机收割图 [复制链接]

1#

“开镰收割”变“开机收割”(图)


">


王在标


又是一个稻谷收获的季节,进入9月以来文山市农村的稻田里随处可见农民们收割水稻的身影,和往年不同的是,今年成熟的水稻田里,一台台联合收割机在金色的稻田中穿梭,隆隆的机声变成了金秋丰收欢歌,农民们高兴地说,往年是开镰收割,现在改成了开机收割。


9月17日上午,笔者在马塘镇下卡莫村的稻田里看到,一台台联合收割机在稻田间往来穿梭,在一旁田埂上等着收割的村民有说有笑,脸上都是喜悦的神采。


村民王文忠一片两亩半的水稻被水稻联合收割机一扎一扎地卷进流水线,瞬间完成了脱粒、装包等工序,剩下的禾秆都整齐地摆放在田里。割稻、脱粒、扬场、入袋一气呵成,一亩水稻30分钟就收割完成。王文忠高兴地说,现在农民种稻谷,从耙田、播种、收割都实现了机械化,种田不再腰痛,轻松多了。今年他家里种植了10亩稻田,不用一天,收割机便为他家实现了颗粒归仓。


“弯腰割稻几十年,如今农机开进田,轻松割稻不用镰,农民双抢笑开颜。”这是今年秋收时节文山市农民编的一段顺口溜。近日,笔者在文山市不少乡镇看到,一台台收割机在田间轰鸣,昔日丰收时“开镰”的景象正逐步被“开机”所取代。


同日,笔者又在秉烈乡小平坝村看到了同卡莫村一样的场面, “我家的一片水稻田,只用10多分钟就全部收割完了。” 小平坝村村民罗自国告诉笔者,联合收割机收谷子不但省时省力,还打得干净。


“多亏了收割机,不然我一个人,不晓得该怎么办。”在田埂上等着机器收割的一位姓张的村妇告诉笔者,她的丈夫是一个残疾人,做不了体力活,孩子又在外打工,里里外外都靠她一个人,联合收割机来帮她收水稻,让她再也不用发愁了。


今年,实行买农机*府给补贴后,马塘镇下卡莫村的田荣*、李永能等3人便联合起来,花了4万余元买了一台中型联合收割机。“以前最愁的就是打谷子了,几亩田全家人要苦6、7天,收完稻谷后都累得腰酸背痛。” 田荣*说,去年他们尝到了外地收割机收割稻谷的甜头后,就开始盘算着自己去买一台。今年进入水稻收割期后,田荣*、李永能等成了村里的大忙人。他们的联合收割机成为了村里种小块梯田的农民服务对象,从9月初开始,他们就请一位农机手开着收割机“转战”马塘、红甸、秉烈、德厚等乡镇,跨乡跨村帮人收割稻谷,成为“收割专业户”。


卡莫村有位村民给笔者算了这样一笔账:雇请一台收割机收割稻谷,正常一天能割20亩水稻,每亩农机作业费150元,效率高,为及时收割赢得了时间;如果请人工收割一亩的水稻,需要两三个强劳力工作一天时间,费时费钱费力。


为了解决收水稻季节劳动力紧缺的矛盾,确保水稻收割机在收割时少出故障和不出故障,文山市农机站对购买水稻收割机的农户实行一站式服务,定人、定点全程跟踪提供机具维修、技术指导,确保水稻收割机有序、高效地开展收割作业,目前,文山市共有80多台(套)水稻收割机活跃在田间地头。市农机站站长尚国进说,机械化运作,让村民们收割稻谷轻松了很多倍,现在农村主要劳动力大多在外打工,劳动力严重不足,秋收人手极其缺乏,而联合收割机帮了村民的大忙。尚国进说:“农业机械收割方便快捷,降低了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了收割效率,为农民群众节约了种植成本。” 而且由于水稻收割机收实现了二次脱粒和二次清选,使谷子损失小于2%-25%,稻谷平均每亩增收稻谷30-50公斤,比人工收谷还干净,因此大大节约了时间,缓解了农村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稻谷收割机械化,有助于推进水稻的产业化发展,发展一批以种植水稻为业的"职业农民"。”尚国进分析说,种植水稻最辛苦的阶段就是收割期,联合收割机收割,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种植水稻的热情。


更多精彩


帝景平台 playssccom/dijing/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