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鸟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一盏木叶知山河小镇夫妻寻根千年古 [复制链接]

1#

杨浩夫妇正在工作室里打水,为制作陶瓷盏做前期准备。新华社记者潘晓菁摄

新华社南昌4月18日电(记者高一伟)“烧叶子就是场‘豪*’!”待妻子杨莉将精心挑选的鲜叶放入刚施了釉的茶盏素胚后,杨浩小心翼翼地把这些茶盏素胚送进窑炉。接下来的24个小时里,充满了未知和不确定。

“这是烧制吉州窑木叶天目盏最迷人的地方。”杨浩笑着说,因为采用的是天然树叶,世界上又没有两片一模一样的叶子,每次烧制出来的作品,就不会有一模一样的第二件。“我们很难知道,每一件作品从进窑到出窑经历了哪些变化,能不能烧制成功,就像我们俩刚回来时面临着的无限可能一样。”

杨浩今年29岁,去年他从广州一家供职了6年的公司辞职,回到江西吉安老家,和妻子开了一家吉州窑作坊。“如果当初不是我的坚持,他怎么可能放弃广州的生活,乖乖地回来和我‘玩泥巴’?”杨莉幽默地说。

和杨浩原先对吉州窑的一无所知不同,艺术专业出身的杨莉早年在景德镇学艺时,就对家乡的吉州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就是觉得,我应该回来做吉州窑瓷器,守护这门失传多年的技艺。”

杨浩夫妇正在工作室里为陶坯补充水分。新华社记者潘晓菁摄

吉州窑位于江西吉安市永和镇境内,是中国现有保存完好的古代名窑遗址之一。它始于晚唐,兴于五代、北宋,极盛于南宋,至元末终烧。吉州窑之所以能在中国瓷器史上产生重要意义,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就在于古代窑工在这里烧制瓷器的民间艺术化积累和创新表现。

“吉州窑的瓷器与景德镇的瓷器有着明显的不同,在吉州窑的四大代表木叶天目、玳瑁、兔毫和剪纸贴画中,都包含了许多创作者个性化的东西。”杨莉说,尤其是吉州窑的木叶天目盏,将盏中倒上水,木叶脉络清晰、灵动多变,宛如轻舟在水面漂浮,令人遐想万分。

然而,正是因为吉州窑木叶天目盏的独特性,其成品率也非常低。“不仅不同的工艺流程会导致作品的差异,而且不同的树的叶子做出来的作品也不一样。”杨莉告诉记者,叶子的挑选很有学问,在色彩、叶脉和叶形等方面的要求很高,即使是同一棵树不同部位的叶子做出来的盏也不一样。

杨莉正在摆放处理好的树叶,为木叶天目盏的烧制做准备。据悉,杨莉夫妇为烧制出新的产品,试验了上百种植物,其烧制成功的菩提叶盏为吉州窑罕见。新华社记者潘晓菁摄

历史上,吉州窑所烧造的黑瓷中有各种形状和花纹,一次偶然的机会,以叶脉嵌入杯底然后中温烧造的木叶盏悄然问世。此盏通体黝黑,唯有一叶嵌于盏底,叶脉清晰可见,既符合“一叶知秋寒”的宋式审美,又贴切地解释了“一叶一菩提”的禅境,在当时的文人墨客中引起了非常热烈的追捧。

为了试制出最完美的吉州窑木叶天目盏,杨浩和妻子想出一个疯狂的办法——“树叶换茶盏”。“别人把树叶寄给我们,我们用大家寄来的叶子做出成品后,再寄回给提供树叶的人。”杨浩说,如果烧出来的效果不好,他们就把之前烧制的成品寄给别人。通过这个办法,他们几乎试验了中国内地所有产桑叶省份的叶子,除了桑叶外也会试验其他树种的叶子。“尽管目前成功的很少,成本很高,但我们会继续坚持。”

“让断烧了几百年的吉州窑木叶天目盏,在我们这一代能够‘落叶归根’。”杨莉说,她和丈夫能够在家乡烧制吉州窑瓷器,沉下心来做属于自己的有温度的东西,回归艺术本身的同时,也使木叶盏真正“回家”了。

“就在前不久,我们已经烧制出了真正的菩提叶天目盏,还有一些淡蓝色小花的新类木叶盏呢!”杨浩向记者透露,夫妻俩下一步将对吉州窑的釉色展开研究试验,希望通过他们的不懈努力,让更多的人领略到吉州窑瓷器的魅力。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